英国为什么退出欧盟
英国退出欧盟的原因主要是多方面的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经济因素
英国政府认为,退出欧盟可以摆脱一些经济规则和限制的束缚,重新掌握经济自主权。此外,一些调查显示英国对于财政方面失去了一些欧盟贡献但仍然未能获取等同的收益表示不满,并希望能够获得与其他大国同等的欧盟影响力与资源支持。英国也希望跳出欧元区建立统一的财政和金融政策的局限,重新掌握自己国家在经济方面的独立性,例如拥有自己的货币体系以及更大程度的自主性以决定国家的贸易政策和劳动力市场管理政策。离开欧盟有可能有利于伦敦等全球金融中心向新的经济增长方向发展并提升自身影响力。虽然承担了失业及经济效益的某些风险,但英国政府希望以此实现更为灵活的经济政策调整,从而进一步推动本国经济的增长。因此,经济因素成为英国退出欧盟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政治因素
英国政府和民众对欧盟的移民政策以及英国在欧洲议会中的影响力不满。此外,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主权问题也引起了英国政府和民众的担忧。这些因素导致英国民众对欧盟的信任度下降,政治层面的矛盾加剧。脱欧支持者认为脱欧是英国实现独立政治地位的重要一步,能够更好地维护本国利益并发挥自身的影响力。他们认为通过退出欧盟,英国能够摆脱欧洲议会的决策束缚,更好地维护自身主权和独立地位。因此,政治因素也是推动英国退出欧盟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社会因素
英国社会存在对欧盟移民的竞争压力和对本土文化的担忧。脱欧支持者认为移民涌入增加了就业竞争压力和社会治安问题,同时也带来了欧洲多元文化冲突和文化认同感减弱的问题。因此,脱欧被认为是一个社会现象的选择。同时欧盟法规对于一些日常社会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也间接激发了民粹主义情绪的增长和脱欧的支持率提升推动了英国做出最终的决定来退出欧盟的决定。这也显示出社会因素对英国退出欧盟的重要影响。
综上所述,英国退出欧盟的决定是经济、政治和社会等多方面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决定无疑给英国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英国为什么要退出欧盟(分析英国脱欧的原因和影响)
英国是欧洲联盟(EU)的创始成员之一,加入EU已经有超过40年的历史。然而,在2016年6月23日,英国举行了一次公投,决定退出欧盟,这个决定引起全球的震动。英国脱欧的原因和影响仍然是热门话题,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
原因分析
主权问题
英国脱欧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主权问题。在欧盟中,英国需要遵守欧盟的法律和规定,这意味着英国的主权受到了限制。许多英国人认为,他们应该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和自主决策权,而不是受到欧盟的限制。
经济问题
另一个影响英国脱欧的原因是经济问题。虽然英国是欧盟的成员,但它仍然保留了自己的货币,即英镑。然而,欧盟的其他成员国使用的是欧元。这导致了英国的经济政策与欧盟的其他成员国有所不同,这可能会给英国带来一些经济问题。
此外,英国每年向欧盟缴纳大量的会费,这也是许多英国人认为退出欧盟的原因之一。他们认为,这些会费可以用于改善英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移民问题
移民问题也是英国脱欧的一个重要原因。欧盟成员国之间有自由流动的人员和货物的协议,这意味着欧盟公民可以自由地在欧洲各国之间移动和工作。然而,这也导致了大量的移民涌入英国,这让许多英国人感到担忧。他们认为,这些移民会占用英国的公共资源和就业机会,给英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影响分析
经济影响
英国脱欧对英国经济产生了一些影响。首先,英国退出欧盟后,可能会失去欧盟内部市场的优惠待遇,这可能会导致英国的出口受到影响。其次,英国脱欧也可能导致英国失去欧盟的投资和资金支持,这可能会影响英国的经济增长和就业。
政治影响
英国脱欧还可能对英国的政治产生影响。首先,英国脱欧可能会导致苏格兰和北爱尔兰寻求独立,这可能会对英国的统一产生影响。其次,英国脱欧可能会导致欧盟内部的政治变化,这可能会影响欧盟的未来发展。
社会影响
英国脱欧还可能对英国社会产生影响。首先,英国脱欧可能会导致英国与欧洲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紧张。其次,英国脱欧可能会导致英国的多元文化受到影响,这可能会引起社会不稳定。
英国为什么要退出欧盟
英国脱欧是因为它作为大国在欧盟的负担较多,同时也为了它的优势产业寻找新的市场以及增长点。
英国与法国在欧盟的地位相同,经济发达的英国需要每年提供大量的资金去扶持经济落后的国家,因此脱欧也能减少资金流出。
从2017年到现在,3年过去,英国终于完成了其脱欧历程。纵观英国的脱欧历史,可以说其是非常艰难而曲折的,且伴随着英国民意的波动,更使可能影响英伦三岛一个世纪的重要事件变得更加耐人寻味。
英国为什么要脱离欧盟呢
英国之所以要脱离欧盟,原因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些主要的因素:
1.主权与法律:许多英国人认为,作为欧盟的成员,英国失去了太多的主权,包括制定法律和政策的权力。他们希望英国能够重新掌握自己的命运,独立制定法律和政策,以更好地满足英国自身的利益。
2.移民与边境控制:随着欧盟的扩大,许多来自东欧和其他地区的移民来到英国寻求更好的生活。这使得英国的移民数量迅速增加,给社会、经济和安全带来了压力。许多英国人认为,脱离欧盟可以重新掌握边境控制权,限制移民数量,保护本土就业机会和文化认同。
3.经济与贸易:尽管欧盟是英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但一些英国人认为,留在欧盟限制了英国与其他国家达成更优惠贸易协议的能力。他们希望英国脱离欧盟后,能够与世界各国签订更有利的贸易协定,促进经济发展。
4.民主赤字:一些英国人认为,欧盟的决策过程不够民主,英国的利益没有得到充分的考虑。他们希望英国脱离欧盟后,能够建立更民主的政治体制,更加关注本国公民的需求。
5.财政贡献:作为欧盟的成员,英国需要向欧盟支付会费。近年来,随着欧盟的扩大,英国的财政贡献也在增加。许多英国人认为,这些费用可以用于国内,更好地支持英国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
总之,英国脱离欧盟的原因有很多,涉及到主权、移民、经济、民主和财政等方面。尽管英国已经正式脱离欧盟,但未来与欧盟的关系仍然充满挑战和不确定性。
英国为什么要退出欧盟 英国脱欧的三个原因
一、现实利益层面:
在欧盟的预算里,英国缴纳的比例大约占1/8,仅次于德法列第三位。但是,相比德法两国利用欧元区内的有利地位,通过欧元区内的差异化利率政策,在制造业,服务业上都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反之,英国因为依然处于欧元区外,并未得到与付出相称的好处。如今,德法主导的欧盟却一下子要英国拿出20亿欧元补缴欧盟的预算。20亿欧元对英国来说不是一个小数字,如果卡梅伦拿出这笔钱,那将会大大影响选情。所以,卡梅伦这么震怒,要搞退出欧盟公投,是有切身利益的。
二、欧盟主导权之争:
德法主导的欧盟之所以让英国补缴20亿欧元费用,正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根本目的并非这20亿欧元。那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让英国承担更多责任,通过承担更多责任,迫使英国放弃英镑,统一使用欧元,进入欧元区,从而断掉在欧美间骑墙的好处,一心捞取欧元区的好处。在英国人看来,一旦英国进入欧元区,相当于他们将命运主导权交给了别人。英国人和德、法等国在这方面有着极深的隔阂,这种隔阂来源于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
我们知道,统一的欧洲是一两千年来欧洲人追求天下一统的理性产物,英法两国为了争得主导权打了数百年。著名的百年战争就是在英法之间展开的,双方从1337年打到1453年,打了116年。后来,七年战争还是英国和欧洲大陆国家为争夺势力范围进行的战争,美利坚合众国就是七年战争的产物。
与德法等大陆国家相比,英国长期游离于欧洲大陆之外,是海洋殖民帝国,英国对欧洲大陆的统一或一家独大一直保持高度警惕。警惕的原因是,一旦欧洲大陆整合成一个国家,那么英国在欧洲将很难再有话语权,英国不过是一个小岛,被吞并就只是时间问题了。作为孤悬于大陆之外的岛国,英国是通过欧洲大陆的分裂来获得对欧洲的影响的,也是通过分化欧洲大陆来获得自我保全的。
事实上,如今的美国孤悬于欧亚大陆之外,也是通过分化欧亚大陆上的各个国家势力来主导欧亚大陆的,所采取的就是大英帝国过去的战略战术。作为央格鲁撒克逊人的后裔,他们是一脉相承的。
所以,作为英国来说,不希望欧洲大陆继续进一步整合顺理成章。在这方面,英国和法、德等国存在本质性分歧。这也是为什么英国加入了欧盟,却一直保留英镑而未加入欧元区的根本原因之一。
如今,德法要通过让英国承担更大责任的方式,一步步地收缩英国的权力,最终迫使英国加入欧元区,在政治战略上是动了英国的根。面对这种情况,英国必然会反弹并试图阻止。这也是为什么20亿欧元本不该闹出这么大动静,却最终惹出这么大波澜的根本原因。如若英国爽快地同意了这20亿欧元补缴,那么接下来德法主导的欧盟就还会有更进一步的动作。站在英国角度,英国必然阻止这一切的进一步演化。
当然,站在德法角度看,英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作为欧盟三大国之一,如果迟迟不能加入欧元区,迟迟不能和整个欧洲站在一起,欧盟进一步推进整合就会面临巨大阻力。在这种情况下,才会有所谓20亿欧元的预算补缴。法德德国主导的这一动作,是要进一步加强欧盟的权力,进一步对整个欧洲进行整合,这正是英国所不愿意接受的,也是双方冲突的根源。
看看德法两国领导人的表态,法国总统奥朗德警告英国这会损害英国的核心利益,而默克尔反击的威胁意思是,如果英国继续阻止欧盟的进一步整合,那么英国退出就退出吧。这种博弈,在未来三年的博弈将会很激烈,无论2015年英国哪个政党赢得大选,都不会改变这一格局。英国和法德等国,必然有一个沟通和妥协的过程。
三、西方主导权之争。
近代西方,一战以前一直是欧洲主导世界,虽然存在着英法长期的争夺以及后来英法德等国的争夺,但数百年来主导权都在欧洲列强手中。到了20世纪,欧洲列强的矛盾终于激化,最终闹出了一战和二战。两次世界大战,欧洲元气大伤,发展起来的美国乘机上位。
美国上位虽然让欧洲人有些不爽,毕竟大家都是西方,价值观相似,在全球的利益基本一致,何况二战之后欧洲亟需美国帮助复苏经济。但是,欧洲人也充分认识到,主导权易主的根本原因是内耗,通过战争统一欧洲是完全不现实的,千百年来已经证明这一点,更何况两次世界大战的重创已让整个欧洲雄姿不再。所以,二战后,欧洲大陆的主要国家很快成立了欧共体(英国加入较晚,1973年才加入)。欧共体发展到1991年,成立了欧盟,欧元正式启动。1999年1月1日,欧元在欧盟各成员国范围内正式发行,欧盟整合进程加速。
事实上,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美欧在西方主导权方面就开始存在了一些分歧,待欧盟成立、苏联解体,这种分歧明显加大。过去20余年,美欧在这方面没少暗战。1999年北约空袭并肢解南斯拉夫,其中一个目标就是针对欧元(表面上是北约东扩和帮助欧盟东扩,但实际上这也是美国借力打力遏制欧元诞生的一场战争),欧元流通因此被迫推迟到2002年1月1日才正式流通,比1999年1月1日发行欧元整整晚了3年。而且,那次发行,还是折价发行的,这就是后来欧元为何大涨的根本原因。更为严重的是,一直到今天科索沃战争对欧元都有严重阴影,这也一直是欧元区很难在国际范围内进一步替代美元的另一个原因。
2008年因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风暴后,美国实力大幅衰退,欧洲在这种情况下加速整合。特别是在欧债危机爆发后,德法借机更加快速地收缴危机爆发国的权力,欧盟整合进程明显加速。欧盟的这种整合,让美国如坐针毡。之所以如此,原因是西方资本一定会选择一个寄体,不是美国就是欧洲,若欧洲整合得非常好,那么西方资本完全可能因为美国衰落而全面返回欧洲。若真的这样演绎,美国将会丧失西方主导权。为此,美国必然破坏欧盟进一步整合的进程。
就当前国际局势,站在世界角度,美国必然分化欧亚大陆诸国,目的是维持美国对欧亚大陆的主导权和保持未来对欧亚大陆的主导能力;就欧洲地缘局势而言,站在英国的角度,如果英国要想保持对欧洲的足够大的影响力,就必须分化欧洲大陆的进一步整合。所以,在这方面,英国和美国两者战略是一致的。
而且,在世界范围内和在欧洲,英国保持其影响力很大程度上是“狐假虎威”于美国,是借美国之力来发挥自己的影响,分得美国主导规则下的一杯羹。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扮演着美欧中间角色,英国在二战后一直是两边通吃。如今,德法主导的欧盟,要收英国的权,断英国“狐假虎威”美国的路,这是英国所不能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