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足球哪一年传入中国
古代足球起源于中国,现代足球始于英国。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英签定了不平等的“南京条约”,从此,香港沦为英国的殖民地。19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英国本土足球运动的不断开展,香港的英国人足球活动也日趋活跃。当时中国人只是在场外作壁上观,并没有投身足球运动的条件。到了19世纪80年代前后,香港的快乐村有两所官立小学--一所叫“育才小学”,一所叫“王东宁小学”--毗邻英国人的足球场,孩子们经常见到英国人在球场踢球,逐渐对足球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开始仿照英国人踢法踢起足球来了。这可以说是中国人在香港踢现代足球的开始。那时孩子们没有人指导,放学后就自动地集结,找块空地作球场,自分两队,用衣服、书包或砖头石块作球门就踢起橡皮球来。小学毕业后,学生们大多升入了香港的皇仁书院、圣约瑟和拔萃等三所足球开展较早的学校。这些学校培养了不少我国现代足球运动的先驱者。几乎与此同时,即在19世纪90年代-20世纪初叶,在我国沿海附近的一些大城市,如上海、广州、天津、北京、南京等一些教会学校先后也开展了足球活动。学生们毕业后走向社会,足球运动也随之逐步由学校发展到社会,由沿海地区发展到内地。解放前几个影响较大的球会组织(一)南华足球会为适应香港足球发展的需要,1908年香港成立了第一个现代华人足球组织--南华足球会。开始由20余人组成,后来不断扩大,人员增至上百人。我国一些足球界的元勋,如莫庆、唐福祥、郭宝根等当时都是该队队员。早期该会的球员不仅代表香港参加全国运动会足球比赛,而且还多次代表中国足球队参加了远东运动会的足球比赛。(二)乐华足球会上海的乐华足球会创始于1926年。它的前身是乐群足球队,1926年由余衡之、李惠堂、哈元贞等人组织发起的。该队聚集了许多强兵名将,一时间名声大振。1926-1927年度,他们获得了中华体育协进会主办的中华足球会联赛的甲组冠军同年,该会参加了西联足球会,并以4:1大胜欧洲人的腊克斯队,一举夺得冠军,开我上海华人胜外国人球队之先例。 1932年乐华足球会解散。(三)东华足球会上海的东华足球会成立于1931年,1952年解放初期停止活动,历时21年之久。该会是由上海各界足球爱好者组成,虽属一个民间体育组织,但名义上曾获得了旧政府一些要员的支持。如当时的上海市市长吴铁城就曾任东华足球会最早的名誉会长。该会成立后,上海的许多著名球员相继加入,如陆钟恩、孙锦顺、戴麟经、贾幼良、李垚等等。他们在30-40年代,曾多次获得上海甲组联赛冠军。同时,还多次出征国外,战绩赫赫。东华足球会不仅誉满中国,而且蜚声海外。
1985年八一足球队队员名单
网摘好文:1981--85年的八一足球队
1981年朱一先再次出山,在冬训和夏训的大运动量训练使全队在全年联赛中得以保持旺盛的战斗力。比赛中始终贯彻“全攻全守,以攻为主”、“积极快速进攻,整体全力防守”的指导思想,最后以领先第二名10分的成绩登上甲级队联赛冠军宝座,积分和进球数都创出了1978年甲级队联赛举办以来的新高。1982年至1985年球队在全国比赛中成绩较为稳定,但未能再创佳绩,1985年为过渡性的一年,当年再次出山的朱一先(1984年哈增光曾接队一年)在第二届足协杯后将教鞭彻底交给了刘国江、李富胜(领队)这一新的领导班子。新队伍出人意料地在缺兵少将的情况下夺得了1985年甲级队联赛的亚军(第一阶段18人名单包括2名助理教练员)。
八一队1981--1985年国内比赛战绩如下:
年份比赛类别名次球队指导参赛队名
1981年全国甲级队联赛第一名朱一先张世训
1982年全国甲级队联赛第五名朱一先
1983年全国甲级队联赛北赛区第三名朱一先杨礼敏
1983年第五届全国运动会第四名朱一先杨礼敏解放军队
1984年全国甲级队联赛第六名哈增光杨礼敏范景明
1984年第一届足协杯第七名哈增光杨礼敏杨安利
1985年第二届足协杯前八名朱一先刘国江杨安利
1985年全国甲级队联赛第二名刘国江杨安利裴恩才
1981--85年解放军(八一)队指导:
(一)朱一先:1927年生,辽宁开原人,五十年代八一队前锋。1957年退役留队任干事,之后执教八一青年队,八一队。在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多次出任八一队主教练,成绩显著。他大学时在启蒙老师李凤楼指导下学到了好作风,好技术,入选八一队后,又受教于戴麟经教鞭下,使之掌握了训练严谨,风格勇猛,快速的特点,在执教同时,他参加了历届全军运动会足球裁判工作,及第一、第二届全运会裁判的组织领导工作。
(二)杨礼敏:1945年生,来自上海。七十年代国家队和八一队著名中场选手。退役后从事青少年队教练工作,1979年曾率八一少年队参加全运会比赛,1983--84年在八一队任教,后曾去国家二队辅助徐根宝,1992年出任八一队主教练。
(三)哈增光:1931年生,来自上海。五、六十年代八一队著名前锋选手。七、八十年代曾多次出任八一队教练、主教练。
(四)刘国江:1940年生,来自青岛。六十年代八一队优秀中场选手,是著名的军中秀才。在八一队长期从事青少年队培训,是“1316工程”主要的实施者,1985年在这批弟子开始渐为大家熟悉之时开始出任八一队主教练。
(五)杨安利:1950年生,来自青岛。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八一队铁卫。1984年起担任球队教练工作。
1981-85年八一队最佳阵容之一(442):
1、王振杰:守门员,1979--91,94年在队。1960年生,身高181CM,来自大连。1973年被刘国江选入八一少年队。他判断准确,反应机敏,扑救点球技术尤为突出。是八十年代八一队最为杰出的门将,他1981年入选中国希望队并出访了意大利,1985年入选国家队参加了世界杯预选赛。1985年获得年度全国“金球奖”。1982年他获得“运动健将”称号。
2、朱波:右后卫,1978--93年在队。1960年生,身高175CM,来自大连。1973年12月以边锋人选入选八一少年队,由于防守意识和技术突出,1年后改踢后卫。他在比赛中敢于助攻,长传球落点准确。他1981年入选中国希望队并出访了意大利,1983年--90年是国家队这一位置的不二人选。1983年入选全运会最佳阵容。1982年他获得“运动健将”称号。
3、庄连胜:拖后中卫,1979--93年在队。1973年被刘国江选入八一少年队,比赛中发挥稳定,长于指挥是他的最大特点。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一直是八一队主力队员,他的位置几乎无人替代。曾被选为1982年中国希望队预备选手,1982年他获得“运动健将”称号。
4、臧蔡灵:左后卫,1983--84年在队。1953年生,身高172CM,来自大连。1983年从空军队调入,他铲球技术好,补位及时,动作突然灵敏,素质体力俱佳,爆发力强,鱼跃头球、倒勾球较得心应手。1979--83年国家队队员。1981和82年被评为全国最佳阵容的左后卫。1981年他获得“运动健将”称号。1985年他转去大连队效力。
5、贾秀全:盯人中卫,1982--91,93年在队。1963年生,身高181CM,来自大连。1977年入选八一少年队,他比赛认真,责任心强,速度快,善于断、抢、盯人,铲球技术好,头球技术高人一筹,身体素质全面,助攻、射门意识强烈。1980年参加了第22届亚青杯预赛,1982--83年再度入选中国青年队参加了第23届亚青杯和世锦赛。1983年入选全运会最佳阵容并获得金球奖,之后入选国家队。1984年获得第八届亚洲杯的最佳射手和年度全国“金球奖”。1984年他获得“运动健将”称号。
6、钟云越:拖后前卫,1982--86年在队。1963年生,身高168CM,来自广东。他个子小,机智勇敢,身体灵活,奔跑积极,拼劲足常能出其不意从对方脚下偷球,有一定的协调攻防能力。1982--83年中国青年队参加亚青杯和世锦赛的主力队员。他因病过早退役,1984年他获得“运动健将”称号。
7、张宗本:内锋,1975--84年在队。1954年生,身高172CM,1975年从空军队转来。他速度快,注重战术配合,可打中前场的多个位置,1984年在队里的最后阶段还出任过右后卫。1980年他获得“运动健将”称号。1985年他转去广州白云山队效力。
8、迟尚义:右前卫,1978--86年在队。1956年生,身高178CM,来自大连。1973年被潘永健选入昆部,1977年底入选八一队,身体条件虽不如哥哥迟尚斌,但意识好,传球落点准,防守和射门也不错,是八一队前卫线上的重要人物。1980年他获得“运动健将”称号。1987年曾在大连公安队踢球。
9、盛柏华:中锋,1981--90,92年在队。1961年生,身高184CM,来自上海。1981年从昆明部队队入选,被誉为“炮手”的他休力充沛、勤于奔跑,活动范围大,转攻为守时能及时回防。身材高大,是八一队八十年代中前期前场主要的制高点。1981年甲级队联赛中一人独得十二球,为夺冠作出重要贡献。曾被选为1982年中国希望队预备选手,1983年入选过国家队,1982年他获得“运动健将”称号。
10、陈方平:左前卫,1982--86年在队。1963年生,身高175CM,来自武汉。他头脑聪明,身体灵活,动作快速,能控能突,传、接球有一定功底,能组织进攻,在场上常起核心作用。1980年参加了第22届亚青杯预赛,1982--83年再度入选中国青年队参加了第23届亚青杯和世锦赛。1984年他获得“运动健将”称号。1987年他转去湖北队效力。
11、杨祖华:突前前卫,1978--88年在队。1956年生,身高172CM,来自大连。他在场上善于捕捉战机,及时跟进包抄,乱军中突然起脚射门。主要打突前前卫,是八一队80年代最稳定的一个射门点,在全军也堪称最优秀的射手。1980年打进9球为甲级队的第四号射手,1981年联赛射入12球和盛柏华并列队中第一,1982年打进15球为甲级队的第二号射手。
1981-85年八一队阵容之二(433):
1、李富胜:守门员,1975--84年在队。1953年生,身高178CM,来自大连。1975年从成都部队队入选,他身体素质全面,训练作风好,性格稳重,技术扎实,比赛水平稳定。在1976--84年长期担任国家队主力门将。他1980--82年连续三届入选全国最佳阵容,1983年全运会上再次被评为最佳门将。1980年他获得“运动健将”称号。1984年底他开始担任八一队教练,1985年初开始担任领队工作,1985年6月--1988年6月曾担任八一体工大队副大队长。
2、朱明:右后卫,1984--87年在队。1963年生,身高181CM,来自大连,可以出任两个边路的防守任务,是边路防守的主要队员。曾被选为1982年度中国青年队预备选手。
3、刘志才:中卫,1973--83年在队。1954年生,身高183CM,来自大连。1973年从沈阳部队队入选。他身材高大,速度快,以左脚为主,头球突出。可以踢后卫线上的多个位置,也常任中锋,以高度和速度威胁对方。1977-81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国家队效力,1983年在队的最后一年依然表现出色,无论在联赛还是全运会赛场上都是攻城拔寨的重要人物。1980年全国最佳阵容的右后卫,1981年再次成为全国最佳阵容的候选选手。1980年他获得“运动健将”称号。
4、盛奇凡:左后卫,1980--86年在队。1958年生,身高180CM,来自上海。身材高大,可以出任后防线上的多个位置,并常能押出助攻,有一定的得分能力。1986年他获得“运动健将”称号。
5、陈国仲:中卫,1983--87年在队。1963年生,身高182CM,来自天津。他身高体壮,头球能力较强,防守站位好,进攻角球、任意球时能上前摆渡或冲顶得分。他训练刻苦,比赛认真,有着高昂的斗志。1982--83年入选中国青年队参加了亚青杯和世锦赛。1986年他获得“运动健将”称号。后期因伤不能承受大运动量训练而失去主力位置,1988年转去天津海鸥队效力。
6、黄向东:中前卫,1979、83、86--88年在队。1958年生,身高181CM,来自大连。他是昆明部队队历史上最为著名的选手,1979、1983年两次入选解放军队参加全运会。1977--83年中国国家队队员。1980-82年连续三年入选全国足球最佳阵容,1981年获“运动健将”称号。1988年转去天津铁路队效力。
7、李津春:右边锋,1978-84年在队。1959年生,身高181CM,来自天津。他100米速度11秒2,是我国足坛少有的快腿,也是锋线的一把“尖刀”。1979-80年曾入选国家队,1981年入选中国希望队并出访了意大利。1982年后因伤病很少出战。1981年他获得“运动健将”称号。
8、裴恩才:右前卫,1973--82年在队。1954年生,身高179CM,来自天津。1973年从北京体院青训队入选,他技术全面,头脑清楚,在进攻组织和射门能力上都有较深的功底。1980年他获得“运动健将”称号。
9、李德安:中锋,1973--84年在队。1957年生,身高175CM,来自天津。1973年从北京体院青训队入选,由于当时年龄尚小,直到二年后开始在一队亮相。在参加1978和1979年的全国足球甲级队联赛中,他一人分别踢进8个和13个球,1980年比赛中也有7球进帐。1981年后虽因伤病不能全勤出战,但仍时有斩获。1980年他获得“运动健将”称号。
10、赵海峰:左前卫,1982--88年在队。1963年生,身高175CM。他速度较快,可以出任中前场边路的多个位置。1989年他转去火车头队效力。
11、李勇:左边锋,1981--87年在队。1963年生,身高176CM,来自青岛。他速度快,擅长左脚踢球,常能在快速中突破对手,下底传中有威胁,射门果断有力,头球技术较好。1982--83年中国青年队参加亚青杯和世锦赛的队员,为中国青年队首次冲出亚洲作出过突出贡献。在队后期改打左后卫,1987年虽被高丰文列为国家队候补选手,但因腿伤在队中已打不上主力,1988年他转去广州白云队效力。
上述两套阵容只是根据个人喜好排列,如有不当,请前辈和知情者们补充更正。在1981--85年间主要还有以下一些球员在八一队效力,他们是:
守门员:傅立来、宋金鑫
后卫:杨安利、王六一、廖贤木、廉胜必、张健、姜凤林
前卫:张宝琳、韩岐江、李洪武、谢德刚、王军、王涛
前锋:景广发、温小坚、徐树刚、孙炳辉、赵玉亮、周绪平
90年代末,为何是中国男子足篮的盛世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国家的这些大型球类运动,比如足球和篮球,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至本世纪初的这一段时间里面,是最巅峰的时刻。国足在那个时候还可以在友谊赛中击败法国,在亚洲范围内不惧怕任何对手,并且在2002年首次进入世界杯,而且在那支国足里面拥有很多留洋球员。
而男篮更是如此,中国男篮96年闯入奥运会八强,要知道这并不是本土的奥运会。在亚洲区域更是无人能敌的霸主,谁碰到都要好好准备一下。球迷们原以为这只是个开始,没想到这就是男篮和男足的巅峰。
一、态度问题
我认为随着我们国家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已经和NBA联赛的很多合作,包括青训、试训等各个方面,中国男篮球员的水平应该越来越好才对。可是为什么那些所谓的亚洲第一后卫、CBA大魔王在世界杯上就会集体哑火,靠着一个32岁的老将攻城拔寨呢?还是态度问题,以前的球员心里想的是为国争光,现在的球员只想赚钱,还穿着带有美国国旗的衣服去国家队报道。
二、榜样的力量
当时我们中国男篮有很多人都去NBA打球了,比如王治郅、姚明等。虽然前者因为性格和语言等原因并没有取得多么优秀的成绩,可是后者的NBA生涯简直成为了中国人的全民偶像。很多球员都以他们为目标提高自己。
现在姚明当选了篮协主席,希望中国男篮可以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