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资讯 > 篮球资讯 > 新闻 > cba体测投篮标准_(CBA投篮服)

cba体测投篮标准_(CBA投篮服)

作者:24直播网

CBA或NBA球员平时训练力量和投篮的方法

篮动作有以下几个技术环节:持球方法、瞄篮点、协调用力、出手角度与速度、球的旋转、投篮弧线与入篮角。在比赛中,影响投篮命中率的因素很多,例如:体能状况、投篮技术、投篮时机、心理素质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投篮命中率。在这里主要从投篮技术动作与投篮效果的内在联系的角度分析如何掌握正确的投篮技术动作从而提高投篮的准确性。

一、命中率低的投篮动作普遍存在着以下几种现象:

1、瞄篮点控制不好,使球的飞行方向产生左右偏差;

2、球在空中飞行时不是向后旋转,而是侧旋;

3、抛弧线不是过高就是过低;

4、球的飞行距离控制不好;

5、投篮动作的用力顺序概念模糊,导致投篮动作僵硬不协调。

产生以上几种现象的原因,通常被认为是投篮者对球的熟悉程度差;或是投篮时机不好,出手仓促;或是体能状态不好和心理素质差造成的。以上几种分析对于不同的对象和场合是不无道理的。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更主要的是投篮者对投篮时如何正确控制球的出手和用力顺序认识有偏差,以及对投出的球所产生的错误飞行轨迹的真正原因缺乏正确的具体认识,因而无力进行有指向地、有效地纠正,并对在特殊情况下的投篮缺乏灵活机动的处理是构成低命中率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传统的投篮技术教学方法在对球的有效控制方面不够明确和完善。

二、投篮技术动作与效果内在联系的分析

在篮球投篮技术动作的教学训练中可以合理地利用手指、手腕及手臂与投篮效果的关系指导投篮动作的教学训练;利用行为动作控制和调整效果,使投篮技术动作的教学训练在短时间内获得成功。这种教学方法适用于各层次的篮球运动员,对于初学者来说更是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以原地单手投篮为例进行阐述。

1、处理好手指、手腕与投篮的关系

投篮时,持球手五指自然分开,特别是食指和中指分开得要更大一些,这是球出手前手对球发生作用的最后部位,十分重要。以掌根以上部位触球,增大手对球的接触面积,另一手扶球。投篮手的食指和中指一定要正对篮圈[而不一定是肘关节正对篮圈,否则动作会十分僵硬],篮球重心的投影点落在两手指[食指、中指]指根之间,手腕后仰。球出手时,手腕前屈,以指端拨球,最后通过食、中指柔和用力将球投出。应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对球进行有指向地控制和调整。

[1]投出的球是否绕横轴向后旋转。

[2]投出的球是否有左右方向偏差。

[3]护球手也是直接影响投篮准确与否的重要因素。

2、处理好手臂与投篮的关系

初学者在投篮时,通常感到无法控制球的抛物线。在高度上时高时低,在远度上时远时近,从而影响了投篮的准确性。许多教师在投篮的教学中,对初学者如何有指向地具体进行投篮动作的调整缺乏足够和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人们习惯将投篮抛物线分为高、中、低三种,实践证明中等抛物线是最理想的。弧线高低取决于投篮的出手角度和出手速度,投篮距离和出手高度也与弧线高低有密切联系。具体地讲是通过作用于球体的手和手臂来实现的,取决于投篮手臂与水平面够成的夹角大小和手指、手腕和手臂的适度用力。我们可将球飞行的抛物线看成一个合力,可将其分解成垂直向上和水平向前的两个分力。分别由投篮手臂的上臂和前臂控制,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对抛物线进行控制难的问题。在投篮时,如果投出的球的抛物线过高,就主动降低上臂的上举幅度,减小手臂与水平面的夹角;如果投出的球的抛物线过低,则应提高上臂的上举幅度,加大手臂与水平面的夹角;如果投出的球的飞行距离不够,则应加大前臂的前伸幅度与速度;如果球的飞行距离过远,则应减小前臂的前伸幅度与速度。一般来讲,6—7米远距离投篮的出手角度为50°—55°,5米前后的中距离投篮出手角度为70°,中远距离投篮出手时上臂与身体的垂直线成30°左右夹角,弧线最高点在篮圈水平面上方1.2—2米为宜。但应注意的是,由于投篮者的身高、投篮方法[空心、碰板]、投篮距离、出手速度及其受防守干扰等的不同,投篮弧线不可能是一种模式。应从实战出发,既熟悉一般规律,又要善于区别情况,相机处理。对于初学者,应在练习中,及时根据上一次所投出球的不同情况和教师的提示,进行有针对性的适时调整,以确保投篮动作的准确和投篮的准确。

3、重新认识投篮时身体各部分的用力顺序

传统的教学方法认为:投篮时身体各部分用力顺序是由下到上。投篮时下肢蹬伸,同时依势伸腰展腹,抬肘上伸前臂,手腕前屈,以指端拨球,最后通过食指、中指柔和用力将球投出。但是,越来越多的有着丰富经验的教师认为:对于初学者来说,身体各部分的用力顺序应重新加以认识。用力顺序应从手指、手腕发力开始,并以前臂、上臂的发力为主,然后才是腰腹和下肢的配合用力。因为初学者对球的熟悉程度低,在投篮时无法精确地支配身体的各个部位对球的出手依次施加作用。对球的正确出手起着主导作用的是手指、手腕和手臂[前臂、上臂],明确地指出手指、手腕和手臂在投篮过程中的用力顺序的先导位置,对于初学者能够更加集中注意力,更加单一具体地完成投篮动作,提高投篮效果。当然,对于在手臂力量差或投篮距离远的情况下,腰腹和下肢的积极配合也是十分重要的,它对投篮的高度、远度有着十分显著的补偿效能。从这个角度来说,跳投就是这种补偿效能的典型代表。因此,初学者在学习投篮过程中,教师应指出用力顺序是从手指、手腕开始,手臂的调节发力和腰腹、下肢的积极配合完成投篮动作的。要注意整个投篮动作的连贯、协调、快速,一气呵成,不能有上下脱节的现象。

训练力量:

身体素质,包括身高,速度,弹跳,力量,身体协调性,柔韧性。

身体素质可以说大部分是天生,勉强不来。速度,弹跳跟小腿有莫大的关系。一

般来说,弹跳好的,速度不会差;速度好的,弹跳也不低。

弹跳超群恐怕是很多打篮球的人梦寐以求的,想想在空中飞的感觉那有多炫啊。弹跳好不好,先来看看先天条件:

1脚踝:如果脚踝象青蛙脚踝那样:从后面看很小,侧面看略宽.那很好,有了

出色弹跳的第一个特点.因为脚踝小,起跳的时候脚部发出的力就能更集中的由脚踝

经腿传向身体。

2脚指头:如果大脚指很长,那对不起,注定跳不高.因为长脚指头缩短了脚

弓的距离,分散了许多力度。并且也影响到了落地的弹性.

3.后跟肌腱:再看你脚跟后上,向上生长的那根肌腱,如果粗细得当,有韧性,并且

是望很高的地方生长,几乎是贴到膝关节下面才有小腿肚.那很幸运,可以高来

高去,象青蛙一样.跳跃。这点从很多NBA弹跳大王身上一眼可以看出来。

cba投篮体测项目及标准详细内容

基础数据测试:包含身高、体重、臂展、手长、手宽、肺活量、体脂率、站立摸高、原地起跳摸高、助跑起跳摸高。此项目是上个赛季新增项目,同时这个项目也被称为“打假项目”。上赛季徐杰的身高和一些球员的臂展弹跳都被爆出与实际不符。

专项速度耐力测试:俗称“夺命17折”,球员需要在球场两个边线之间进行折返跑,17次为一组,跑4组,组间休息2分钟。不同身高、不同体重、不同年龄的标准不同。此项目为必过项目,其他项目未通过但总分及格就算通过体测。达标标准:身高194cm(含)以下,62秒达标。身高195cm(含)-204cm(含),64秒达标。

205cm以上(含),66秒达标。(特殊规定:

1.身高209cm以上的运动员,身高增加1cm,达标成绩加1秒。

2.体重超过120kg的,增加1kg,标成绩加1秒。

3.年龄:年龄超过30岁(不含)的,增加两岁达标成绩加1秒。)

两分钟强度投篮测试:自投自抢2分或3分投篮,外线以3分线为限制线,内线以篮圈中心在地面投影点为中心半径4.65m的圆弧为限制线。要求投篮出手快、冲抢快、抛球转移快、抢步接球起跳快、投篮动作符合技术要求。期间不允许走步、带球跑等违例行为。

2分钟之内外线球员需达到23次或24次出手,内线球员需达到29次或30次出手。达标标准:外线球员24中15或23中16为达标,24中22或23中23为满分。内线球员30中20或29中21为达标,30中28或29中29为满分。

CBA体测项目有哪些 南区投篮测试仅四队达标

但是结果显示并不理想,只有4支球队最终达标,而卫冕冠军四川队在自己的地盘也出现了“手冷”一面,只有3人达标,球队整体测试并未合格。

2分钟强度投篮测试具体内容为:2分钟时间内自投自抢三分球(外线球员)或两分球(内线球员),每人测试两次,取最好成绩。测试队员必须满足外线5秒/次和内线4秒/次的投篮频率,如果外线投中次数低于10个,内线投中次数低于13个,则被视作投篮强度不合格,强度投篮得分为0分。

强度投篮全队达标要求为:全队参加体测人数中有60%以上的队员在强度投篮测试中达到24投15中(外线球员)以及30投20中(内线球员)的指导要求,根据球员的投中数量对应不同分数,得分大于90分为达标。

2分钟强度投篮测试达标的一共有4支球队,分别是深圳、北京、浙江和新疆,全队通过率超过了60%,其中深圳队只有2名球员未能达标。

剩余6支未能达标的球队是北控、佛山、福建、上海、广东和四川,其中北控男篮一共14名球员受测,结果只有王振宇和于梁过关,而卫冕冠军四川队的表现也同样令人大跌眼镜,全队一共12人接受测试,但只有孟达、吴楠、徐韬这3人达标。

值得一提的是,在所有球员里,投篮最准的是佛山队的郑准,在第二次测试中,他29投17中,最终拿到了140分。北京队老将张庆鹏,上海队的卢伟,福建的陈林坚,佛山的谷玥灼都是24投20中,拿到129分。

今天下午将进行负重深蹲以及负重卧推的测试,同时,2分钟强度投篮测试的补测也将会在今晚和明天上午进行,个人补测成绩达标后计入球队数据,全队整体达标率达到60%被视为通过。

相关标签